第二讲

1. 大西域:
广义的西域概念。是指通过葱岭(今帕米尔山结和昆仑山、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)所能达到的广大地区,涵括中亚、西亚、印度半岛,乃至东欧、希腊罗马、北非等地域。

2. 小西域:
狭义的西域概念。是指葱岭以东的地区,涵括今天我国的新疆、青海、西藏等地。

3. 张骞“凿空”:
即张骞通西域。汉武帝时,为了抗击匈奴,公元前139年,张骞被派遣出使位于匈奴以西的大月氏国以劝其联合夹击匈奴。在张骞之前,中原地区尚未与西域诸国建立普遍联系,所以,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从西汉开始,贯穿整个古代的一条从亚洲到欧洲的交通大动脉——丝绸之路。

4. 赛里斯:
丝绸的一种“绮”的对译。是古代西方人对丝织物的称呼,也是他们对生产丝织物的国家,即中国的称呼。从地域上讲,他们认为赛里斯人生活在极东的地方,濒临大海,与印度、大夏相邻。海上交通通畅后,希腊人知道从海上也可到赛里斯。从人种上讲,他们认为塞里斯人身材高大,并且长寿,可以寿逾200多岁。从外形上讲,他们认为塞里斯人长着红头发、蓝眼睛、声音嘶哑、不轻易与外人交谈。这一外形是对中亚贩卖丝绸的突厥人和吐火罗人的描写。他们还认为塞里斯有一种能出产丝绸的羊毛树,是丝绸和黄金的乐土。对于塞里斯,古代西方人敬仰、向往与敌视、恐惧共存。一方面,赛里斯人长寿、公平、正义、文质彬彬,具有值得敬仰的素质;另一方面,往往又是野蛮和不文明的。正因为塞里斯强大富裕,所以是他们的劲敌,他们想征服赛里斯人。这反映了古代西方人最早对中国的认识。

5. 羊毛树传说:
公元1-2世纪,古代希腊、罗马风行中国的丝绸。但他们对丝绸的生产工艺不甚了解。在一些博物学家的著作中,记载说:丝织物是用从赛里斯的森林中的羊毛树上产生的绒毛纺线织成的。后来又说:有一种赛儿的小动物,生长期5年,死后肚子里的丝是丝绸的原料。这反映了遥远的古代欧洲对中国异文化的想象。

6. 河西四郡:
出长安向西行,在河套以西,汉政府设立的四个郡,即:武威、酒泉、张掖、敦煌四郡。现在中国的地图上还有这几个地名,河西四郡就是所谓的河西走廊。

7. 西域三十六国:
由于两次通西域、打匈奴,阳关,玉门关之西,帕米尔高原,即葱岭以东的地区,就是历史上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,属于小西域范围内。这些小国从经济和政治上都受中央政府的实际控制,受西汉皇帝册封. 皇帝会派出中央军队,还会派一些屯兵在那里屯田、开垦。这三十六国中,最大的是乌孙,其次是月氏。

8. 西域都护府:
在公元前60年,汉成帝时期确立的、统辖整个西域三十六国的直属中央政权的派出机构。西域都护府具体处理和管辖这些小国的情况。一直到东汉都有西域都护府。

9. 蚕公主:
这是有关养蚕织丝技术西传的传说。大约公元1世纪初,于阗国未知蚕桑,闻“东国”有之,于是,派使臣往东国求之,东国国君“密而不赐”,并且严守关防,使蚕种无法出境。于是,于阗国国王乃“卑辞下礼,求婚东国”,这样,才使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,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