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讲

1.弥赛亚:
犹太教中的概念,意为上帝耶和华派来的救世主。公元一世纪,一部分犹太人相信耶稣就是上帝派下来的救世主、弥赛亚,从而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,形成基督教。

2. 景教:
又名聂斯托里教,是基督教的一支,于唐太宗时期由阿罗本带来中国,唐太宗礼遇之,允许其在长安建波斯寺(波斯灭亡后改名大秦寺),到唐武宗灭佛时,景教也未免消灭之灾。

3.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》:
天启5年(1625年)在长安发现的石碑。此碑立于公元781年(唐德宗时期),记载了景教从唐太宗时期进入中国后,在中国150年的传播和发展过程。石碑记载此碑捐资者为伊斯,碑文为伊斯之子景净所撰,吕秀岩所书。

4. 也里可温教:
是元朝蒙古人对基督教徒及基督教的一种称呼。《元史》等元朝历史的书籍中,“也里可温”与回教徒、僧、道、儒等并列,指信奉基督教的人。蒙古汗国和元朝的也里可温教分为两种:一种是蒙古汗国时期和元朝前期的基督教异教——景教及景教徒,一种是元朝建立后期,基督教罗马教皇派来的天主教传教士及其所传的正宗的天主教。

5. 四大汗国:
蒙元时期蒙古大汗分封的下属国,分别为窝阔台汗国、察合台汗国、钦察汗国、伊尔汗国。

6. 元朝四等人:
元朝建立后,建立了四等人的民族制度,分为蒙古人、色目人、汉人、南人。其中,蒙古人居于最高位次;色目人,即西域各民族人民,居于次席;再下层是汉人,即淮河以北的汉人、契丹人、女真人,最次是南人,即南宋境内的人民,俗称蛮子。

7.《东方见闻录》:
即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。由马可·波罗于1298年在狱中口述,其同屋鲁思悌谦笔录而成,记述了他在东游途中以及中国的见闻。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,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马可·波罗在此书中将元朝的中国分为契丹省和蛮子省,哥伦布就是在寻找契丹省时发现了新大陆。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,绘制了早期的“世界地图”。    

8. 开封犹太人:
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人社群,居住在河南省开封市。是17世纪被明清之际耶稣会传教士发现的,信仰犹太教。他们谨守犹太教教规,有安息日,且不与外界通婚。共有七姓:赵、金、石、高、张、李、艾。现已基本被完全同化。这些犹太人有少数是沿汉唐丝路进入中国的;还有少数是元朝帝国和汗国时期进入中国的;在宋朝时集中进入首都汴梁开封,“供西洋布于宋”。

9. 一赐乐业教:
是开封犹太人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称呼。“一赐乐业”是以色列的谐音。所以,一赐乐业教就是犹太教,在当时的中国俗称“挑筋教”、“蓝帽回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