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填空题
康熙时在宫廷供职的西方传教士有 、南怀仁,还有“法国国王的数学家”之誉的 、张诚、徐日升等。       正确答案:汤若望、白晋

二、简答题
1.简述汤若望在华经历。  


正确答案:
汤若望:1591-1666,德国科隆人,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。
• 在明:修《崇祯历书》,造天文仪器,为太监授洗,造火炮。
• 在清:上书多尔衮,1645年任钦天监正,与顺治关系。
• 钦天监案(康熙三年1664),入狱,病死南堂。

2.简述南怀仁在华经历。     

正确答案:
南怀仁:(1623-1688)比利时人
 纠正教案及第二位钦天监正
 杨光先与南怀仁的较量。
 康熙英明决断。耶稣会士“奉旨归堂”。
 他在康熙朝制造的天文观测仪,至今仍存北京天文台。

3.什么是“礼仪之争”,其起源经过、内容和影响如何?

正确答案:
起源经过:
 1)1610年龙华民任耶稣会会长,改变利玛窦规矩。
 2)双方争执至罗马教廷,1656年教廷同意为礼仪。1676年争端又起,96年交“宗教裁判所”。同时,康熙说,祭孔非宗教。
 3)1704年,教皇发“禁约七条”。1709、1715年重申。
 4)1720年,康熙逐教。同年,教皇有“宽宥八项”。
 5)1742年,教廷取消宽免,重申禁令,至1939年。
内容:
 1)关于“Deus”的译名。利玛窦在肇庆时译天主——主宰天地之意。后改译“上帝”。
 2)关于祭祖。利认为是礼节、孝思而非宗教。
 3)关于祭孔。利认为“古制常礼”。
 4)关于民间信仰活动:多神崇拜,山川异石、门、灶、城隍崇拜。
影响:
  礼仪之争虽然导致了耶稣会的解散,传教士从此不再来中国。但在历时一个半世纪吵嚷争辩的同时,传教士们却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传播到了欧洲,把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智慧、中国的政治制度、社会风俗等介绍给了欧洲,使得西方发现中国、了解中国,对中国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研究兴趣,从而在18世纪,在遥远的异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文化研究热,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。中国的思想、孔子的智慧,也为欧洲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借鉴和思想武器。